Menu
  • 首页

  • 校园新闻

  • 通知公告

  • 教学科研

  • 更多

社团活动

百家讲坛《大唐名将传奇》(高二19 张逸轩)

[日期:2014-09-22] 来源: 作者:

大家好!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,重温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——大唐的历史。唐王朝之所以被称之为“最强盛”,是因为她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国际地位,其文化、经济高度发达,不是哪个文明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。而唐代的军事实力,又是其高度文明的代表。开疆拓土,征讨四夷,似乎也成了其鼎盛时期最常做的事情。我今天要讲的,就是那个时代的精魂,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铁血男儿的故事——

大唐名将传奇

唐朝自建立以来,便不乏悍将。大家从《隋唐演义》、《唐史通俗演义》等小说、电视剧中,或多或少了解一二。那位手持马槊,骁勇善战的程咬金程知节,进讨西突厥屠城掠财,应该给诸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;一代军事奇才卫公李靖,曾率千余骑,便踏平了自隋以来威胁中原的东突厥;还有那位少年时代就“骁悍多力,胆气绝伦”的苏烈苏定方,日行三百里征葱岭擒都曼,书写了世界骑兵史上“兵贵神速”的经典战役;还有李白诗中描绘的“横行青海夜带刀,西屠石堡取紫袍”的哥舒翰,收复河西,震慑吐蕃开疆拓土……

这些大唐悍将,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,但我今天要讲述的,只是其中的两位。这两位是大家比较陌生,但又更具传奇色彩的大唐战将。先来说第一位,他就是书写世界军事史上,“一人灭一国”的战争奇迹的大唐悍将——

王 玄 策

王玄策,汉族,唐朝河南洛阳人,与当时高僧玄奘同乡,是曾经三次出使印度的使节,后因创造“一人灭一国”的战争奇迹升为朝散大夫。

太宗贞观年间,天竺国(古印度)分裂,而后中印度统一印度半岛,建立摩揭陀帝国,并立刻与唐表示臣服。

贞观十五年,摩揭陀派使贡访大唐,贞观十七年,唐派使团前赴摩揭陀帝国。而此时,时任融州县令的王玄策作为使团的副使。

贞观二十二年,时任右卫率府长史(就是现在的某军区参谋长)的王玄策,奉命再次出使天竺。然而当时印度已发生政变,前国王罗逸多暴死,阿罗顺自立为帝。那个时候不像现在,没有卫星网络,没有通讯设备,天竺发生这样的政变,伟大的天可汗李世民不知道呀!篡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,竟派2000兵劫杀唐朝使团。于是,跟随王玄策的十几人全部被杀。当时王玄策一行人在西域各国所得到的贡物也被这些天竺人抢去了。只有王玄策与他的副使蒋师仁,在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帮助下,顺着喜马拉雅山跑到了西鄙(现在的尼泊尔境内)【喜欢八卦的同学可脑补其中若干浪漫情节】。

王玄策愤怒了:昔日并肩作战的同袍被天竺人劫杀了,堂堂天朝的名威何存?不就是觉得路途遥远,山险阻碍我们的大军打不过来吗?哼,我绝不咽下这口气,我发誓要灭天竺,以雪今日之耻!

正巧,当时的吐蕃国王是松赞干布,松赞干布何许人?就是那个文成公主下嫁的吐蕃国王。他向松赞干布借兵1200人,又与泥婆罗(今尼泊尔)王谈判借的7000兵,又假借天子的诏令,檄告周边唐的附属国,七拼八凑了近一万人,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。

王玄策先使用火牛阵。火牛阵是什么?就是将公牛角绑上刀,尾巴上捆着燃烧的芦苇,牛怕热,就疯狂的往前跑,而天竺非常尊敬公牛,很多人眼睁睁被这些公牛践踏而死。【很多同学知道,最早使用这一策略是田单。田单,齐国大将。齐国被乐毅打得还剩两座城池,田单利用火牛阵成功反击,杀燕国大将骑劫。】

王玄策用“火牛阵”一仗击溃北印度数万象军。阿罗顺那大惊,守城不出,玄策一心报仇,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——云梯、抛石车、火攻,狠攻月余。很快占领茶博和罗城等城邑,斩杀天竺兵无数,后生擒阿罗顺那,余部全部被坑杀。周围城邑望风而降,匍匐于这支借来的不足一万人的军队脚下,中印度灭亡!

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,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。东印度大惊失色,立刻派遣使臣表示臣服,送牛马三万,弓、刀、宝璎珞等。王玄策一人独在异邦受辱,却借他国之兵,为已国雪耻,并攻无不克,是真将才也。等到王玄策把阿罗顺那交给唐太宗,据《新唐书》载:太宗对他说:‘夫人耳目玩声色,目鼻耽鼻味,此败德之原也。婆罗门不却吾使者,宁至俘虏邪?’而王玄策也被封为“朝散大夫”。有诗赞曰:

“青海长歌尚未还,玉门鼙鼓望天山。一朝绝命天朝使,马嘶雁寞孤影单。

黄沙漫卷绝尘路,单骑横扫天竺寒。汉家自有英郎将,抑抑肃雍王朝散。”

汉将常惠曾经营二十年,利用西域人大败匈奴,而王玄策之功有过之而不及。由于之后玄奘法师西天取经,便将这个将军湮没于历史的尘埃。有人评论:“王玄策的事迹精彩程度大亚于好莱坞大片。”他非凡的领导才能与在短时间内集结各国兵力,也可看出盛唐的国际影响力。如果将之与英帝国伟大的缔造者克莱武相比,一个是成功之后挥挥手就离去铁血将军,一个是血腥敛财的殖民头子,可以说王玄策将中华男儿的无畏与谦让表现的淋漓尽致。

而这场战役也埋下一系列祸种。王玄策一人灭天竺,古印度文明衰微,致使吐蕃西面失去强敌,难以对其进行牵制,而印度北部空虚,也为大食(阿拉伯帝国)提供了可乘之机,使其轻而易举入侵中亚,为后来的怛罗斯河之战埋下伏笔。

王玄策的故事在中国诸多历史文献中只是寥寥数笔,但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记住这次“一人灭一国”的战争传奇,因为他的行为彰显着中华男儿的忠义、勇敢、果断与智慧。

下面,我给大家讲述的的第二位,就是曾击败吐蕃,平定小勃律,征服撒马尔罕和塔什干,屠灭石国大唐传奇名将——

高 仙 芝

《旧唐书》中记载:高仙芝,高句丽人也。美姿容,善骑射,勇决骁果。仙芝少随父至安西,年二十馀即拜将军,与父同班秩。开元末,为安西副都护、四镇都知兵马使。

当时大食勃兴于西南亚地区,并不断向东扩张,而与此同时,大唐在中亚的势力范围一直继续扩张,于是两个文明在争夺西域的统治地位时,之间的碰撞在所难免。由于唐朝在西域实施了有效的对策,有效地遏止了大食向东继续扩张的势头。但由于唐玄宗好大喜功,唐朝边帅经常不顾大局,肆意作威作福。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唐朝和西域各国的关系,从而导致边疆出现不稳定的局面。

之前,高仙芝俘灭已臣服的石国,石国王子向大食求救,大食决定进攻西域四郡。天宝十年,高仙芝准备先发制人,率领唐军精锐二万,以及西域各个联合军力共三万人越过葱岭(帕米尔高原),奔袭大食。而大食军数却远远高于二十余万人。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“仙芝闻之,将蕃、汉三万人击大食。”葱岭(帕米尔高原),到如今都少有人敢翻越此地,而高仙芝却屡屡翻越,这是什么样的组织和勇气。况且,唐军万里奔袭,入他国境内,进攻十倍于己的大食军,这又是怎样的魄力?

这场战争,唐军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战术,唐军军阵分为步兵、骑兵,而步兵却为了节省体力,都用马车代步,直到奔袭战场,才下车接站。这与近代机械化步兵的作战方式竟如此神似。步兵皆配置三种武器装备:一是陌刀,陌刀是什么样子呢?刀刃长约一米半,重达五十斤,杀伤力极大,在使用时也会大量消耗体力。之后的日本倭刀便是唐陌刀的一种继承;二是弩,并佩三十只箭;三是使用明光甲与圆盾。骑兵则使用马槊与陌刀。军中又配有大量坚固的机弩。《太白阴经》载:“所中城垒无不摧毁,楼橹不颠坠。而且军中也配备大量火器。当唐军接站时,步兵下马,以陌刀一列排开,向前冲锋,弓弩手居其后进行仰射,骑兵则以敌军侧翼迂回之后,进行两面夹击。正如《旧唐书》中评价曰:“如墙而进。”所过之处,可谓无坚不摧。

而后,唐军抵达恒斯河城下,此时阿拉伯人早已严阵以待。唐军在高仙芝的率领下一度占据优势,却因敌方兵力众多,久攻不克。阿拉伯军屡次绕袭唐军后方,与唐军近战,却损失惨重。交战第五天,葛逻禄雇佣兵突然背叛唐军,切断了大唐步兵与骑兵的联系,一度造成混乱。阿拉伯军乘虚而入,致使唐军身陷重围,高仙芝率部力战,却不堪压力,最终只能突围撤退。回到安西,高仙芝不服兵败,欲率部还击,在其部将李嗣业的劝阻下,才被迫收手,引兵归国。

此次会战,大唐两万人损失一半以上,而阿拉伯军损失数却达近十万人。后因安史之乱,大唐国力大损,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。虽然此次战役以唐军失败告终,损失大片中亚势力范围,但此次战役之后,阿拉伯畏惧唐军,不敢出兵来衅,自此以后,便再无大唐与阿拉伯的冲突。

在这场战争中,充分显示了盛唐强大的军事实力与可怖的作战部署,以及高仙芝非凡的胆识和魄力。先发制人,谓之智;翻越葱岭入大食作战,谓之勇,而且,在这种敌我兵力如此悬殊,又有友军背叛的基础上,仍能重创阿拉伯军,实属不易,所以不得不服高仙芝为真将才矣。

高仙芝生活的时间,正是大唐历史上,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,从高仙芝的几次征战来看(尤其是两次帕米尔高原的行军),都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,他也为维护唐西陲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【结束语】
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但我们断然不能忘记,在我们古老的文明里,存在着刚强义烈的血脉:忠义、勇气、名誉……这些都值得我们用生命与鲜血去捍卫其尊严,大唐名将们将这种荣誉的血脉更好的昭彰于世。而我们更不能忽略的,是将者军事上的运筹帷幄、杀伐果断的能力,和智者对局势的了然于胸、胜券在握的霸气。我的讲述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
上一条:本学期社团课程指导教师名单
下一条:祝福教师节 一中有声音

版权所有:云顶4008集团官网

地址:江苏省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

  • 网站首页

  • 学校概况

    • 一中简介

    • 组织机构

    • 历史回眸

    • 荣誉殿堂

    • 美丽校园

    • 规章制度

  • 校务公开

    • 学校概况

    • 规章制度

    • 云顶集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

    • 招生收费

    • 师资建设

    • 新校区规划

  • 党建园地

    • 党建动态

    • 政治学习

  • 招生聘师

    • 招生动态

    • 招生政策

    • 招聘动态

    • 招聘政策

  • 国际教育交流

    • 国际部简介

    • 国际部动态

    • 学术信息

    • 师生园地

    • 精彩视频

    • 国际交流

  • 教学教研

    • 教学管理

    • 教研管理

    • 师资建设

    • 课改阵地

    • 资料存档

    • 丰硕成果

    • 综合实践

  • 教师频道

    • 名师风采

    • 青蓝工程

    • 教师获奖

    • 教师论文

    • 心中的恩师

  • 校园文化建设

    • 德育管理

    • 学子风采

    • 团委纪事

    • 学生组织

    • 社团活动

    • 心海导航

    • 国旗下讲话

    • 研学旅行

  • 工会生活

    • 工会园地

    • 关工委

    • 老干部俱乐部

  • 后勤安保

    • 后勤服务

    • 安全保障

  • 撷秀初中

  • 站点服务

    • 一中钉钉

    • 一师一优课

    • 中学学科网

    • 实验教学登记

    • 电子阅览室
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学校概况
    一中简介
    组织机构
    历史回眸
    荣誉殿堂
    美丽校园
    规章制度
  • 校务公开
    学校概况
    规章制度
    云顶集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
    招生收费
    师资建设
    新校区规划
  • 党建园地
    党建动态
    政治学习
  • 招生聘师
    招生动态
    招生政策
    招聘动态
    招聘政策
  • 国际教育交流
    国际部简介
    国际部动态
    学术信息
    师生园地
    精彩视频
    国际交流
  • 教学教研
    教学管理
    教研管理
    师资建设
    课改阵地
    资料存档
    丰硕成果
    综合实践
  • 教师频道
    名师风采
    青蓝工程
    教师获奖
    教师论文
    心中的恩师
  • 校园文化建设
    德育管理
    学子风采
    团委纪事
    学生组织
    社团活动
    心海导航
    国旗下讲话
    研学旅行
  • 工会生活
    工会园地
    关工委
    老干部俱乐部
  • 后勤安保
    后勤服务
    安全保障
  • 撷秀初中
  • 站点服务
    一中钉钉
    一师一优课
    中学学科网
    实验教学登记
    电子阅览室
校园文化建设
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校园文化建设 >> 社团活动 >> 正文
社团活动

百家讲坛《大唐名将传奇》(高二19 张逸轩)

2014年09月22日 00:00  点击:[]

大家好!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,重温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——大唐的历史。唐王朝之所以被称之为“最强盛”,是因为她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国际地位,其文化、经济高度发达,不是哪个文明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。而唐代的军事实力,又是其高度文明的代表。开疆拓土,征讨四夷,似乎也成了其鼎盛时期最常做的事情。我今天要讲的,就是那个时代的精魂,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铁血男儿的故事——

大唐名将传奇

唐朝自建立以来,便不乏悍将。大家从《隋唐演义》、《唐史通俗演义》等小说、电视剧中,或多或少了解一二。那位手持马槊,骁勇善战的程咬金程知节,进讨西突厥屠城掠财,应该给诸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;一代军事奇才卫公李靖,曾率千余骑,便踏平了自隋以来威胁中原的东突厥;还有那位少年时代就“骁悍多力,胆气绝伦”的苏烈苏定方,日行三百里征葱岭擒都曼,书写了世界骑兵史上“兵贵神速”的经典战役;还有李白诗中描绘的“横行青海夜带刀,西屠石堡取紫袍”的哥舒翰,收复河西,震慑吐蕃开疆拓土……

这些大唐悍将,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,但我今天要讲述的,只是其中的两位。这两位是大家比较陌生,但又更具传奇色彩的大唐战将。先来说第一位,他就是书写世界军事史上,“一人灭一国”的战争奇迹的大唐悍将——

王 玄 策

王玄策,汉族,唐朝河南洛阳人,与当时高僧玄奘同乡,是曾经三次出使印度的使节,后因创造“一人灭一国”的战争奇迹升为朝散大夫。

太宗贞观年间,天竺国(古印度)分裂,而后中印度统一印度半岛,建立摩揭陀帝国,并立刻与唐表示臣服。

贞观十五年,摩揭陀派使贡访大唐,贞观十七年,唐派使团前赴摩揭陀帝国。而此时,时任融州县令的王玄策作为使团的副使。

贞观二十二年,时任右卫率府长史(就是现在的某军区参谋长)的王玄策,奉命再次出使天竺。然而当时印度已发生政变,前国王罗逸多暴死,阿罗顺自立为帝。那个时候不像现在,没有卫星网络,没有通讯设备,天竺发生这样的政变,伟大的天可汗李世民不知道呀!篡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,竟派2000兵劫杀唐朝使团。于是,跟随王玄策的十几人全部被杀。当时王玄策一行人在西域各国所得到的贡物也被这些天竺人抢去了。只有王玄策与他的副使蒋师仁,在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帮助下,顺着喜马拉雅山跑到了西鄙(现在的尼泊尔境内)【喜欢八卦的同学可脑补其中若干浪漫情节】。

王玄策愤怒了:昔日并肩作战的同袍被天竺人劫杀了,堂堂天朝的名威何存?不就是觉得路途遥远,山险阻碍我们的大军打不过来吗?哼,我绝不咽下这口气,我发誓要灭天竺,以雪今日之耻!

正巧,当时的吐蕃国王是松赞干布,松赞干布何许人?就是那个文成公主下嫁的吐蕃国王。他向松赞干布借兵1200人,又与泥婆罗(今尼泊尔)王谈判借的7000兵,又假借天子的诏令,檄告周边唐的附属国,七拼八凑了近一万人,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。

王玄策先使用火牛阵。火牛阵是什么?就是将公牛角绑上刀,尾巴上捆着燃烧的芦苇,牛怕热,就疯狂的往前跑,而天竺非常尊敬公牛,很多人眼睁睁被这些公牛践踏而死。【很多同学知道,最早使用这一策略是田单。田单,齐国大将。齐国被乐毅打得还剩两座城池,田单利用火牛阵成功反击,杀燕国大将骑劫。】

王玄策用“火牛阵”一仗击溃北印度数万象军。阿罗顺那大惊,守城不出,玄策一心报仇,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——云梯、抛石车、火攻,狠攻月余。很快占领茶博和罗城等城邑,斩杀天竺兵无数,后生擒阿罗顺那,余部全部被坑杀。周围城邑望风而降,匍匐于这支借来的不足一万人的军队脚下,中印度灭亡!

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,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。东印度大惊失色,立刻派遣使臣表示臣服,送牛马三万,弓、刀、宝璎珞等。王玄策一人独在异邦受辱,却借他国之兵,为已国雪耻,并攻无不克,是真将才也。等到王玄策把阿罗顺那交给唐太宗,据《新唐书》载:太宗对他说:‘夫人耳目玩声色,目鼻耽鼻味,此败德之原也。婆罗门不却吾使者,宁至俘虏邪?’而王玄策也被封为“朝散大夫”。有诗赞曰:

“青海长歌尚未还,玉门鼙鼓望天山。一朝绝命天朝使,马嘶雁寞孤影单。

黄沙漫卷绝尘路,单骑横扫天竺寒。汉家自有英郎将,抑抑肃雍王朝散。”

汉将常惠曾经营二十年,利用西域人大败匈奴,而王玄策之功有过之而不及。由于之后玄奘法师西天取经,便将这个将军湮没于历史的尘埃。有人评论:“王玄策的事迹精彩程度大亚于好莱坞大片。”他非凡的领导才能与在短时间内集结各国兵力,也可看出盛唐的国际影响力。如果将之与英帝国伟大的缔造者克莱武相比,一个是成功之后挥挥手就离去铁血将军,一个是血腥敛财的殖民头子,可以说王玄策将中华男儿的无畏与谦让表现的淋漓尽致。

而这场战役也埋下一系列祸种。王玄策一人灭天竺,古印度文明衰微,致使吐蕃西面失去强敌,难以对其进行牵制,而印度北部空虚,也为大食(阿拉伯帝国)提供了可乘之机,使其轻而易举入侵中亚,为后来的怛罗斯河之战埋下伏笔。

王玄策的故事在中国诸多历史文献中只是寥寥数笔,但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记住这次“一人灭一国”的战争传奇,因为他的行为彰显着中华男儿的忠义、勇敢、果断与智慧。

下面,我给大家讲述的的第二位,就是曾击败吐蕃,平定小勃律,征服撒马尔罕和塔什干,屠灭石国大唐传奇名将——

高 仙 芝

《旧唐书》中记载:高仙芝,高句丽人也。美姿容,善骑射,勇决骁果。仙芝少随父至安西,年二十馀即拜将军,与父同班秩。开元末,为安西副都护、四镇都知兵马使。

当时大食勃兴于西南亚地区,并不断向东扩张,而与此同时,大唐在中亚的势力范围一直继续扩张,于是两个文明在争夺西域的统治地位时,之间的碰撞在所难免。由于唐朝在西域实施了有效的对策,有效地遏止了大食向东继续扩张的势头。但由于唐玄宗好大喜功,唐朝边帅经常不顾大局,肆意作威作福。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唐朝和西域各国的关系,从而导致边疆出现不稳定的局面。

之前,高仙芝俘灭已臣服的石国,石国王子向大食求救,大食决定进攻西域四郡。天宝十年,高仙芝准备先发制人,率领唐军精锐二万,以及西域各个联合军力共三万人越过葱岭(帕米尔高原),奔袭大食。而大食军数却远远高于二十余万人。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“仙芝闻之,将蕃、汉三万人击大食。”葱岭(帕米尔高原),到如今都少有人敢翻越此地,而高仙芝却屡屡翻越,这是什么样的组织和勇气。况且,唐军万里奔袭,入他国境内,进攻十倍于己的大食军,这又是怎样的魄力?

这场战争,唐军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战术,唐军军阵分为步兵、骑兵,而步兵却为了节省体力,都用马车代步,直到奔袭战场,才下车接站。这与近代机械化步兵的作战方式竟如此神似。步兵皆配置三种武器装备:一是陌刀,陌刀是什么样子呢?刀刃长约一米半,重达五十斤,杀伤力极大,在使用时也会大量消耗体力。之后的日本倭刀便是唐陌刀的一种继承;二是弩,并佩三十只箭;三是使用明光甲与圆盾。骑兵则使用马槊与陌刀。军中又配有大量坚固的机弩。《太白阴经》载:“所中城垒无不摧毁,楼橹不颠坠。而且军中也配备大量火器。当唐军接站时,步兵下马,以陌刀一列排开,向前冲锋,弓弩手居其后进行仰射,骑兵则以敌军侧翼迂回之后,进行两面夹击。正如《旧唐书》中评价曰:“如墙而进。”所过之处,可谓无坚不摧。

而后,唐军抵达恒斯河城下,此时阿拉伯人早已严阵以待。唐军在高仙芝的率领下一度占据优势,却因敌方兵力众多,久攻不克。阿拉伯军屡次绕袭唐军后方,与唐军近战,却损失惨重。交战第五天,葛逻禄雇佣兵突然背叛唐军,切断了大唐步兵与骑兵的联系,一度造成混乱。阿拉伯军乘虚而入,致使唐军身陷重围,高仙芝率部力战,却不堪压力,最终只能突围撤退。回到安西,高仙芝不服兵败,欲率部还击,在其部将李嗣业的劝阻下,才被迫收手,引兵归国。

此次会战,大唐两万人损失一半以上,而阿拉伯军损失数却达近十万人。后因安史之乱,大唐国力大损,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。虽然此次战役以唐军失败告终,损失大片中亚势力范围,但此次战役之后,阿拉伯畏惧唐军,不敢出兵来衅,自此以后,便再无大唐与阿拉伯的冲突。

在这场战争中,充分显示了盛唐强大的军事实力与可怖的作战部署,以及高仙芝非凡的胆识和魄力。先发制人,谓之智;翻越葱岭入大食作战,谓之勇,而且,在这种敌我兵力如此悬殊,又有友军背叛的基础上,仍能重创阿拉伯军,实属不易,所以不得不服高仙芝为真将才矣。

高仙芝生活的时间,正是大唐历史上,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,从高仙芝的几次征战来看(尤其是两次帕米尔高原的行军),都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,他也为维护唐西陲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【结束语】
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但我们断然不能忘记,在我们古老的文明里,存在着刚强义烈的血脉:忠义、勇气、名誉……这些都值得我们用生命与鲜血去捍卫其尊严,大唐名将们将这种荣誉的血脉更好的昭彰于世。而我们更不能忽略的,是将者军事上的运筹帷幄、杀伐果断的能力,和智者对局势的了然于胸、胜券在握的霸气。我的讲述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
上一条:本学期社团课程指导教师名单 下一条:祝福教师节 一中有声音

【关闭】

请遵守《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。
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。
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。
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
0/1000 用户名  密码   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,换张图片
共0条评论    共1页   当前第1页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站内搜索
  • 用户登录
  • 管理登录
  • 意见反馈

地址: 徐州市云龙区紫金路36号(紫金校区) 联系电话:85885002 邮编:221004   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(夹河街校区)联系电话:85582102  邮编:221002 

云顶4008集团官网 - 云顶集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 版权所有   徐州市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 技术支持 苏ICP备05003700号-1

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822号